来吧親愛的,在田纳西等你

她明星相不明顯。她是歐洲裔及非洲裔的混血,她的臉半黑不黑,有黑人的大鼻孔, 又有白人的高鼻梁。作為歌手,她已經40歲了。她臉上有種凝重與嚴肅。站在舞台上 ,她顯得思想深邃。

她開始撥弄斑鳩琴(banjo),她唱道(英文翻譯):「來吧親愛的來吧。路很低,又 太長了,我知道,很艱辛。來吧親愛的來吧。路通往自由。我將等你,在田纳西州 (Tennessee)。」

這是美國鄉村藍調音樂。她的聲音嘹亮而堅定,層次豐富。似乎帶有悲傷,又富有力 量、悲壯、平和。在表演中,她衣裝樸素,不修頭發,有時還扎一條南方人的辮子, 有點像美國南部鄉村的村姑。但音樂中的眼神藏著道不盡的故事。

她是Rhiannon Giddens,一位華人並不太熟悉的美國民謠歌手和斑鳩琴手。她在 YouTube上面的音樂視頻點擊率,遠遠不及Taylor Swift等紅歌星。但她出色的音樂才 華,贏得了美國幾乎所有音樂大獎(Grammy 格萊美、American Music Award 美國 音樂大獎)。上面的歌詞來自她2017年的新專輯《Freedom Highway》中自創的一首 歌曲《Come Love Come》。

我喜歡她的歌,簡單來說,是因為歌曲中的精神力量。具體来说,这种精神力量来自 歌曲主題以及她的表達方式。

在主題方面,她唱出了美國的歷史之痛:美國黑奴的歷史。美國的黑人農奴,他們的 人生典調,就是勞作終身。假如你周一到周五都必需做你最不喜歡的工作,你會感覺 怎樣?想一想,奴隸們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要到農地裏幹差活,假如你這樣 做,你對這個社會會有什麼樣的看法?你不喜歡在老板的眼皮底下工作,覺得不自在 ;想一想,奴隸們每天都在奴隸主或監工的注視下做工;你喜歡到KTV去唱歌,去發 泄去表現自我;想一想,黑人們業餘的彈琴跳舞唱歌,卻是為了莊園主的娛樂。他們 這樣的生活,有未來嗎?他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美國的富強,是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痛苦及犧牲上面的。美國的這段歷史,並沒有過去。歷史,從來都不會成為過去。美國黑人遭遇警察暴力,仍然時有發生。更主要的是,在川普當美國總統後,他的種族主義的言行,更讓美國的有色人種,尤其是黑人感到失去安全感。歷史是反復的,循環的;認為社會必定會從歷史上吸取教訓,那是高估了人類社會的理性。

透過历史上黑奴的水深火熱的生活、來訴求当今美國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如果通過評 論性文章來做,就可以發掘美國歷史事實,與當前的事實做對比,探討社會哪些方面 進步,哪些退步了。如果通過5分鐘時長的歌曲來表達,那該怎樣做呢?Giddens在《 Come Love Come》歌詞中,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故事,就如寫短篇小說一樣。她 講到自已4歲那年,母親就被奴隸主打死;12歲那年,亲爱的父親被賣到另一個州, 再无音讯;16歲時,她找到愛人,發誓相依到老;18歲,穿藍色軍服的北方人來了, 解放了,她跟著去了率先廢除奴隸制的田納西州。在那裏,获得自由的她静静地坐著 ,等待著失去的親人們的到來。她一直等著、等著……嘴里喃喃自语(合唱部分): 来吧亲爱的来吧,來这里相会吧!

伴著藍調與黑人靈魂音樂,她娓娓道來。美國本土的音樂元素擴大了故事的情緒幅度 及思想廣度。藍調帶有哀傷,而黑人靈魂音樂(black gospel)將這些哀傷上升到了宗 教的層次,試圖在宗教中去解釋和安慰這艱難的一生,得到活下去的理由,包容創傷 ,轉為平和。

她作品中的思想深度,遠遠超過了一般歌曲的娛樂功能。所以,與其把她看作歌手, 不如換個角度,把她看作是一個跨界作家,一個借用歌聲去表達對歷史看法的作家, 借古喻今。寫文章的傳統作家喜歡通過比喻、對比等許多文學手段來打動喚醒讀者。 她則是在簡單的文字敘事基礎上,加進了傳統的本土音樂元素、使用黑奴所彈奏的樂 器、運用他們的腔調、樸素的淡裝,來營造那個年代的情感,從而更豐富地、立體 地、真觀地表達主題。

她的歌,被認為是歷史題材的當代歌曲。如果借用中國的一種說法,就是尋根。中國 在八十年代有一段尋根文學歷程,要找回失去的文化根子。美國也要寻根。美国從20 世紀以來主宰世界,美國人越來越自大,慢慢失去了立國之初、從各種挑戰中得來的 質樸的、進步的美國精神。當下美國的流行歌曲,唱的都是年輕人的愛和性,美國更 深層的基本社會精神,很少得到體現。Giddens則不同,她通過敘事的歌詞及典調, 去尋找最美國的文化因子。在她所運用的本土音樂元素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斑鳩琴。 斑鳩琴是美國特有的器樂,從非洲黑人奴隸那裏改良得來的。聽到斑鳩琴,就讓人看 到美國南部鄉村、黑奴、教堂、靈歌、煙塵的路。這就是美國的根、美國不能忘卻的 印記。美國從這裏認識到公平與正義,作為立國之本,導向後來的輝煌。回到今天, 这种根本似乎正在消失。Giddens的專輯重拾這些根本。歌曲中簡單精煉的敘事,包 涵了从过去到现在、從現在到過去的這一切,盡在不言中。專輯封面,是一片密麻的 南方甘蔗地、籠罩在暗淡沈重的幕色中。甘蔗地中間,被開闢出一條通道,有如聖經 《出埃及記》中的摩西把海水分開一樣。而Giddens就坐在路中間,光著腳踩在粗石 頭上面。她的表演喻義非常明顯。

作家在自家鍵盤上下功夫,希望力透紙背,當代藝術家則有更多的表達方式,發力點 更多。Giddens有作家的思想,還用寫、唱、彈奏、表演去體現她的主張。除此之外 ,她還有實際行動。美國歌星出新專輯,通常會開個盛大的新聞發布會,高調登台。 而Giddens出新專輯那一天,卻默默地去了一家監獄,和那裏的黑人獄友們聊天。這 種不尋常的舉動,進一步強化她對當今美國社會的態度。

全球化的流行音樂,越來越趨向娛樂訴求,以獲得更大成就感。連Taylor swift這位最 成功的鄉村音樂歌手也轉向流行,以獲得最大的知名度。但影響力不僅是廣度的點擊 率,還有深度。同處這個時代,Giddens的音樂卻轉向歷史和思想,雖然點擊率相對 少了,但卻有著娛樂之外更深的精神力量。

(請點擊播放片斷)giddens_clip_small